《国公凶猛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品读网pinduxs.com

怎么说也是赵妃的家人。连皇宫中都去过一次,赵元吉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。面对着国公身份的沈傲,倒并不显得怎么拘谨,反倒是他身旁的几个人,在看到牛车出现之后,一个个都连忙的将头低了下去。

虽说乾文帝上位之后,政策开明、包容。但也毕竟是个阶级社会。“士农工商”等级森严。

连商人尚且如此,更不要说工坊的这些个小掌柜了,见到忠国公前来那自然是一个比一个的小心,一个比一个的谨慎。

沈傲早已经习惯,这几日便是呆在国公府中,那些府中下人见到自己无不是恭敬非常。反倒是他要给谁了个笑脸,还会吓到人家,即如此,入乡随俗便是。

马车停稳于一干地之上,身后跟随的两名护卫冯逊、耿亮是连忙拿过一个木阶梯,沈傲这才不急不忙的抬脚而下,来到了赵氏工坊的大门之外。

“某见过忠国公。”以赵元吉为首,一众人连忙是弯腰施礼。

“无需多礼。”沈傲先是正以身形,安稳的接受了一礼,待赵元吉等人起身之后,这才一步上前抓住其手臂呵呵笑道:“表哥,这一次可是要麻烦你了,可不许不耐烦。”

赵元吉的脸上闪过了一道无奈之意。之前国公府人传来消息,说是小国公爷要借工坊一用,他就头疼无比。不知道对方又要出什么夭蛾子。但考虑到人家的身份,不管愿与不愿,也只能承受。他心知即便是官司打到皇宫里赵妃的面前,也一定是他输。

话说赵氏对这位外甥实在是太好了,好到有如亲生儿子一般。

赵元吉只希望沈傲轻点折腾为好,毕竟工坊现在的生意还是不错的,每月有盈余还要向赵妃那里送去,以供平常之开销。只要小国公爷不碍大计,便由得他折腾又能如何?

在赵元吉的陪同之下沈傲带着石磊和两名护卫走入到赵氏工坊之中,随即赵元吉便离开了。做为工坊的管事人,他的确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。这也正是沈傲所期望的,他看向表哥临走时留下的一对父子,表情和和蔼的问着,“两位贵姓呀?”

“不敢,在公国爷面前不敢提贵之一字。某叫胡德,这是犬子胡玉海,我们皆为赵氏工坊的大工。但凡国公爷有什么需要,尽管吩咐便是。”年老者一脸的战战兢兢,小心翼翼的回答着。

沈傲的名头在大梁城还是响当当的。

当然,是那种混帐名头的响亮。可正因为此,才引得胡德父子内心的恐惧。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宁得罪君子,不得罪小人吧。

沈傲没有理会对方对自己的看法,他来是让他们帮忙的,可不是来拉拢人心。“好,胡氏父子是吧,即是如此,接下来找一个闲置的工坊,我们开始做东西吧。”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小说推荐:《NBA:从灌篮高手开始》【二九二小说网】《暗影追凶令》《亵渎》《早春晴朗》《知青重生想消遥,扣个军婚被锁死》《岁岁平安》《剑拥明月》《认长公主为义母后,全家追悔莫及》《规则类怪谈扮演指南[无限]

浪子边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品读网pinduxs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明末边军一小兵

明末边军一小兵

老白牛
崇祯七年三月,山西陕西大旱,赤地千里,民大饥。四月,李自成入河南,与张献忠合兵攻取澄城。七月,后金军进围宣府,兵掠大同,沿边城堡多失守。大明内忧外患,...
历史连载542万字
民国投机者

民国投机者

有时糊涂
在中国出生,在美国长大,嗯,好吧,好吧,就是穿越这样的老套故事。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,如果您认为写得好,请投我一票,如果您认为写得差,请指正。读者群:黄埔军校第一期55374701(招生中)黄埔军校第二期81036724(已满)黄埔军校第三期33045967(已满)黄埔军校第四期85625983(已满)黄埔军校第五期894
历史全本839万字
十国千娇

十国千娇

西风紧
五代十国后期,赵匡胤还只是中级校尉,这时一名禁军小队长就已经知道他陈桥兵变、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了。大家...
历史连载414万字
抗日之铁血战魂

抗日之铁血战魂

鹰隼展翅
薛剑强被一发160毫米迫击炮炮弹炸回了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……回到那年代后他的第一个志向就是赶紧找件棉大衣穿上,抵御这刺骨的寒风,然而从日军尸体身上扒下...
历史连载378万字
抗日之兵魂传说

抗日之兵魂传说

丑牛1985
【内容简介】:现代兵王不小心穿越到了抗战时期一个傻子兵上,且看这个傻子兵如何给日军搅局。“一定要给我弄死那个二愣子。”日军高官说道;“今天二愣子又干啥去了,你怎么不派人跟着。”政委说道;“别让二愣子知道了!要不完了。”一个伪军在做坏事时小声的说道;“我的部队没有子弹了,你给送点子弹到城外来。”二愣子给城里的日军军官写信说道。小说名字按照要求正式由《二愣子抗日》改名为《抗日之兵魂传说》。各位看官且看
历史连载1073万字
汉乡

汉乡

孑与2
我们接受了祖先的遗产,这让中华辉煌了数千年,我们是如此的心安理得,从未想过要回归那个在刀耕火种中苦苦寻找出路的时代。反哺我们苦难的祖先,并从中找到故乡的真...
历史连载596万字